感动丨危难来临时,导游是第一支救援队伍!
时间:2017-08-11 访问量:4504
从8日到今天
四川,又一次紧紧牵住了全中国的心
那个景色如画般的地方
此时正是旅游旺季
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
他们的生命安全怎么样
地震发生后,当地居民与游客均撤离到空旷地带
在全国人民都在担心的时候
各路救援队伍陆续抵达现场
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
而在这些队伍中
有一群很特殊的人——
他们是第一支救援力量
他们没有组织命令
却视救人、疏散游客为天职
他们就是导游
灾难来临当天
九寨沟接待游客近四万人次
在救援官兵到来之前
导游,成了疏散、救援的主要力量
#我是导游,我要找到我的游客#
今天上午6时,春秋旅游的导游杨娴带着团队的17名游客,乘着旅游大巴、在当地指挥人员的安排下,安全、有序地撤离九寨沟风景区。
“昨晚九点多,我正在房间打电话,突然,感觉听到火车开过的声音,随即又听到一阵不规律的声响,持续十秒左右,房内的灯突然熄灭了,眼前黑乎乎的……”杨娴回忆道,8月7日晚,她带一支17人的旅游团入住九寨度假村酒店,自己住在酒店一楼。暑假旅游旺季,九寨沟风景区的游客非常多。8日上午,杨娴带着旅行团6时外出游览,下午三点回房间休息,晚上6时集合晚餐,之后便是游客自由活动时间。刚开始听到声响,她有点紧张,很快就意识到可能发生地震,立即握紧手机、和司机汇合、摸黑向酒店外空地走去。
“我是导游,我不能慌乱,要出去寻找团队的游客。因为职业习惯,相处第一天,我已经记住17名游客的名字。”
杨娴回忆道,地震后,酒店内断电、没有手机信号。户外一片漆黑,她没办法通过手机和游客联系,也没有办法向公司汇报情况。杨娴立即请司机打开旅游巴士的车门,她则站在酒店门口,对着撤离出来的人群,扯开嗓子喊着自己团队游客的名字。杨娴所带的团队有10名成人、7名儿童,大多是一家三口,所以,寻找游客也相对方便。大约20分钟左右,杨娴成功找回17名游客,并将游客安顿在旅游大巴上休息。
“2008年,汶川地震时,我也正在九寨沟带团,有一定应急处置经验。”杨娴淡定地说道,地震发生后,当地的水可能不能饮用,撤离或需等待一段时间。安顿游客后,她立即去购买矿泉水、饼干等食品,分发给游客。“今天上午6时,我们得到通知,可以很快撤离九寨沟风景区,赶往成都。游客们都非常开心,计划着去成都先吃一顿火锅。”杨娴补充道。
#不分公司,我们都是导游!#
九寨导游罗凯:地震来临时,恐慌中很快我看到了导游同仁们出现了,各自打着那一面面在平常不过的导游旗,那一刻我感觉是五星红旗,那是力量,那是团结,那是主心骨!
他们不分你我,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所有的游客:“大家不要惊惶乱跑,就地休息,这里是附近几里相对安全的地方”我们和你们在一起。”
我是一个导游,我们都是导游!
把游客疏散到九点后,工作人员和当地老百姓点着篝火,所有的游客相互依偎,在这初秋的深夜,燃起了阿坝藏家最炙热珍贵的温暖。
四川导游李尹韩,地震发生时正带着全团的游客行驶在山路上,前方突然出现塌方,这时大家意识到:糟了!地震了!车子不能再开,却不能像其他旅游团一样等待救援。因为除了车上的32位游客,还有一位中年的先生独自在几公里之下的酒店里。车上的家属要求往下开,去接这位男游客,但是下面也一样全部是大山,不能一车人去冒险!客人的妻子孩子很担心他,导游打电话多次确认了他的安全,但家人还是不放心。于是,李尹韩决定下山去接这位游客!
凌晨三点,她鼓起勇气独自往下行走,一路上很多救援的人员,还有旁边的车辆断断续续在撤离,路上到处都是大石头,但是渐渐的就没有车了。
路上一位好心的司机停下来,搭了她一程,可因为停电却走过了,打通电话才知道,酒店的人已经全部疏散到40分钟路程以外的地方。没办法,她只能继续走。
一路上碎石不断,黑暗,寒冷,恐惧,让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忍不住放声大哭。她忍着恐惧给妈妈打了一通电话,告诉她“自己很安全,明天就回成都”,然后继续走。
终于,她接到了这位大哥,看到他安全无虞,才忘记了途中的恐惧与寒冷,才想起看看手机,看到亲戚朋友成百条的微信和短信,这个小姑娘再一次泪如泉涌。
人在旅途
导游是我们的引导员、讲解员
遇到危险
他们就成了游客的保护伞
只要看到远处焦急挥舞的导游旗
便会感到安心
因为我们知道
危险来了不用怕,还有导游在
导游
一个平凡的岗位
一面面高举的导游旗
一张张焦急的面孔
还有那些烙印在内心深处的使命与责任!
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(试点)园区坚守自己的使命与责任,创作真正的创意、实用广告。打破传统壁垒,衔接时代潮流。今天,我们与千千万万行业同仁一起为每一位在一线疏散游客的导游点赞!
天佑四川!
为九寨的旅游人、救援队伍祈福!